王好凤:田冉,家庭教育真相的揭秘者 海珠区“她家庭”汉服文化体验活动启幕
王好凤:田冉,家庭教育真相的揭秘者 海珠区“她家庭”汉服文化体验活动启幕,
王好凤:田冉,家庭教育真相的揭秘者
毫无疑问,对屡屡跨界的田冉来说,无法给她贴上一个相对确切的单一标签。
田冉所学专业是计算机,她在大学毕业后出人意料地选择北京的一家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基于对音乐的热爱,加之机缘巧合,田冉于2008年接触到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数字节奏”,并成为“数字节奏”研创团队负责人。此间,她还作为联合创始人开设了“革特教育”,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用艺术的形态做教育,用教育的心态做教学”,一边在北京各大高校开展授课实践,一边做理论基础研究。
2017年3月30日,中国首册节奏学习教材——《数字节奏》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市文联举行。《数字节奏》由田冉编著,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以“节奏训练”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主导方向,全面而系统地诠释了数字节奏在节奏学习中的巨大价值。
“数字节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理性的数学逻辑和感性的音乐艺术相结合。实践层面的实用性、延展性以及内容结构的逻辑性、代表性是“数字节奏”的特征,更是系统教学的基本体现。以打击乐为载体展开节奏训练、思维训练等具体内容,让学习者通过训练达到对节奏的精准掌握。不仅如此,“也能帮助一些有自闭症、抑郁症、注意力低下的孩子解决自身缺陷。”田冉认为,节奏能力是教育者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
田冉开始更多关注青少年核心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我把教育分为三大类:其一,提升孩子认知的学校教育;其二,提升孩子潜能的天赋教育;其三,人们熟知的家庭教育。”2014年,田冉与团队创建了“妈妈秘密基地”的雏形,用以进行封闭式教育培训,除了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亲子问题、夫妻问题。
与此同时,田冉提出“意识植入与教育”等相关教育课题,并于2019年4月出版了意识教育相关著作《妈妈是女王》,从节奏、思维、控制以及意识教育层面揭示现代女性如何掌握从“女仆”到“女王”的秘诀,如何实现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社会关系的改善。在田冉看来,“人是受意识支配的,当满足了意识所需环境的时候,人的言行举止都会不自知地受到影响,而意识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应该作为第一教育手段实施。”
2022年7月,田冉著作《学习一门与孩子沟通的语言》《打开二胎家庭的幸福密码》同时出版,是为《妈妈是女王》意识教育系列丛书的延续。前者阐述了人与人之间最核心的“语言”——情绪,认为情绪语言是教育的第一步,应传递与孩子相匹配的情绪信息以达到良好教育的结果和目的。后者则以丰富的案例、生动亲切的语言,告诉家长如何培养二孩家庭孩子自强自立意识,如何平衡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似乎是在不经意间,田冉在修炼成家庭教育专家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成为畅销书作家。其著论涉及万有节奏、节奏训练、能力训练、能力与学习、发现意识、意识训练、控制与素质、高效行为基础、家庭教育意识环境搭建、意识与人格(人际)等。凡此种种,著书立说奠定了她在家庭教育领域的地位。
《揭秘家庭教育的10个真相》,这或是田冉的最新一本著作,于今年5月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事实上,田冉的系列著作始终在探索并揭秘家庭教育的有关真相,难能可贵的是她责无旁贷地成为这些难题的破冰者,并为此寻求解决之道。我们之间的对话就围绕家庭教育的真相展开。
王好凤:在众多的身份标签之中,田冉老师是意识(行为信息中枢)学专家,亦是意识教育推广者。现在的教育困境呈现的大多是表象,而不是本质问题!您所讲的意识教育,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能否由此揭示本质问题并找到解决之道?
田 冉:意识教育是以人的意识环境为出发点,营造出感受层面的必要条件,从而达到由内而外的素质、能力与思维的整体提升。思维里的认知需要理解,意识里的信息需要感受。关于意识信息,大家有三个不知道的事:一是我们是通过意识来获取真实信息的;二是意识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反向性”;三是先有意识、后有思维。
王好凤: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是把意识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主观判断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那么,意识教育无疑是建立在对潜意识挖掘并激活的前提之下,把每一个表象分析透彻(读取)并根据不同基础给出合理教育方式(写入)的过程。是这样吗?
田 冉:是的,意识的“读取”是还原真实、真相的过程。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意识上才是高效、快捷的,而意识又是由环境来决定的。意识是以人为本的第一要素,是基础。“环境塑造人,性格决定人”这些都指向一个内容——你得到的是什么意识信息。所以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环境的搭建,是意识氛围的营造!意识里存储的是“有、没有”和“做、没做”的本质;对意识的了解,才是对被教育者真正的了解。
王好凤:在普遍认知的现实语境中,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是一个与应试教育相对应而非绝对对立的概念,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素质教育而言,田冉老师似乎更注重品格养成和公德教育,有着哪些不同于公众的认知?
田 冉:我认为,素质是指一个人具备丰富且细腻的内在感受,素质教育是指建立优质内在感受的过程。有素质有涵养,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美学。如果我们帮助孩子们建立了一系列优质的内在感受,那么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高尚、高贵起来!也才能有血性,有魄力,有民族情怀,有爱国精神,这些都是一个人在感知层面具备丰富感受之后的一种外在体现。在这种感受的影响下,我们对事物的追求不再是表象的、物质的,而是一种源自内在感受层面的精神追求。
王好凤: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在新时代也是如此,“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田老师怎么看家庭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田 冉: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主旨是丰富孩子的感知,感知的丰富才能造就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孩子。在过往的教育认知下,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的教育职能是重合的,都强调的是学科类的学习,即围绕应试教育在转。三方定位不清,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的教育合力。每个家庭都要重视素质教育,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王好凤:正如您在《揭秘家庭教育的10个真相》一书中所讲,教育中的事与愿违恐怕是很多家长的切实感受。比如,我们越是希望孩子做什么,孩子越是不做;我们越是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他偏偏要做。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在焦头烂额之际寻找到了方法、出路,却没想到带着孩子掉入了各种“深坑”。您认为为什么会这样?
田 冉:家长之所以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有那么多坎坷,是因为在这个层面拥有不合理的思维逻辑。例如,我们希望孩子按时写作业,就会对他提出强制性的要求;我们不希望孩子玩手机,就会对其进行严格限制。这可能就是不合理的思维逻辑,是我们基于自己的需求在大脑中构建出的逻辑。由此,我们就进入了“要求产生对抗,限制形成渴望”的怪圈,很多我们不想看到的教育现象就产生了——孩子对父母期待的事物越来越排斥,对父母排斥的事物越来越期待。
王好凤:“很多所谓家教问题其实并不存在”!在上述专著中,揭秘的家庭教育第一个“真相”就成功引起我的兴趣。很多家长在解决教育问题时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思路,基本上是在拿到“已知条件”后就开始解决问题,殊不知在做无用功。为什么有些问题并不是真正存在呢?
田 冉:当我们了解到“自我标准”与“感知力”之后,就会找到答案。因为评判的“自我标准”未必科学,而“感知力”不足又会产生误判。首先,我们应该进人“教育评判”(教育真相的还原)环节,评判自己认为的问题是否真正存在;其次,如果问题确实存在,我们应该分析问题的成因;第三,真正进入解决问题的环节。我们不做“善于剧透”的家长,要把探索的空间留给孩子,让孩子感知环境中的规则。
作者: 王好凤 ,家庭教育专家,《家庭周报》副社长
发布于:北京
海珠区“她家庭”汉服文化体验活动启幕
新快报讯 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双重压力下,新业态新就业妇女面临着陪伴孩子时间有限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教育和亲子 陪伴的缺失。为了弥补这一遗憾,2024年5月26日下午,海珠区妇女联合会、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携手广州市妇女儿童发展中 心、广州市妇女儿童福利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盈善瑜伽普拉提生活馆,在?埔古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她家庭”汉服文化体验亲子活动。
活动合影。
此次活动除了让新业态女性能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与孩子共度一段难忘的时光,更是为了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提升 家庭幸福感。活动以汉服文化体验为核心,通过亲子共穿汉服、穿越千年的方式,让参与者们仿佛置身于古代宫廷之中,感受传统文 化的魅力。 在汉服体验环节,家长与孩子们纷纷换上了精美的汉服,举手投足间尽显古韵。随着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一个个温馨而美好的瞬间被定格。接下来,活动进入了深入交流的环节,项目社工向在场 的爸爸和孩子们介绍了新业态新就业妇女群体的特点与艰辛,让他们更加了解妈妈们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同时,孩子们也纷纷向妈妈们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而妈妈们也借此机会向家人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活动现场。
在“爱的告白”环节,孩子们和爸爸们纷纷向妈妈们表达了自己 的感激与爱意,“妈妈,您辛苦了!我会好好学习,让您为我骄 傲。”“妈妈,我爱您!您是我最好的榜样。”“老婆,你辛苦了我爱 你。”而妈妈们也向家人们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与对家庭的期许。 此次“她家庭”汉服文化体验亲子活动不仅为新业态新就业妇女与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增进感情、共度美好时光的平台,更让家庭成 员们更加了解彼此、珍惜彼此。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 家庭和谐与幸福感的提升。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发布于:广东?